欢迎光临深圳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抱歉,她拿下春节档第一,不靠营销

今年春节档,以80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影史纪录。

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

而拔得头筹 的正是, 《热辣滚烫》。

上映至今,不仅票房领跑,贾玲个人的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

无论是和她合作过的艺人,还是普通观众,都不禁一次次发出感慨。

她究竟付出了多少,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对于这部电影,鱼叔还是有很多不吐不快的话。

今天,再和大家聊一聊它,以及它所引发的种种争议——

《热辣滚烫》


虽然春节档已经收官,但 贾玲和 《热辣滚烫》 还是频繁冲上热搜。

不知鱼友们是否和我一样。

每次刷到相关讨论,还是会忍不住点开。

还是会一次次回想起电影中的情节。




不过,同样无法忽视的是,随着电影热度的反复发酵,争议舆论也多了起来。

经常看到有人吐槽,「影片只会营销」「过度营销减肥」



对此,鱼叔无法苟同。

口碑、票房摆在那儿,这怎么可能单靠营销就实现?

况且,就电影本身的主题而言。

「爱自己」的话题算不上新鲜,这又是一个鸡汤失效的时代。

能引起广泛共鸣,得到正向反馈,肯定还是离不开电影具体、有效的表达


仔细回想一番,电影之所以能戳中大众的情绪点。

或许不是因为电影提醒我们要爱自己。

而是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一直忘记了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体。

忘记了有时一味付出,无条件善良原来是对自己的忽视。

在鲁豫的采访中,贾玲说她以前在很多场合,总是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刻意抛出许多笑话。

但现在,她不管了,「看心情」。


这让我想到片中最触动人的那段对白。

乐莹问爸爸:「如果你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朋友跟你要,你给哪个?」

爸爸回答:「朋友要,给大的呀。那你呢,你给哪个?」

乐莹:「我两个都给。」

爸爸说:「那你朋友肯定很多。」

乐莹:「没有,他们觉得我不喜欢苹果。」


电影中,苹果寓意着姥姥留给她的房子,表妹豆豆的节目。

虽然妹妹从不待见她,但乐莹还是无条件把房子过户给她。

虽然乐莹不喜欢抛头露面,但为了让豆豆的工作能顺利转正,还是上了节目。

只是其他人好像意识不到这些「虽然」,都觉得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贾玲在电影中准确地传达出了「如何爱自己」。

运动增肌只是一种途径,让她能够放弃对他人的讨好,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

健身是自我赋能的过程,意味着对自我的高度关注,对自己身体绝对权的掌控。

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也不仅是流汗和节食,更是一种从内到外的精神蜕变。

它所带来的能量,就像贾玲在健身过程中意识到的「底盘的强大」,她不再因为外界的审美就厌弃自己不够细的腿。

她不会那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撼动了。

贾玲的蜕变与电影主题的深度互文,才让这部片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可以理解,这两年很多电影舍本逐末地宣传营销,引起很多人反感。

但鱼叔实在忍不住要替《热辣滚烫》说句公道话。

一方面,「只是营销做的好」的说法,显然忽视了影视传播的复杂性。

自然,强有力的宣传可以让电影获得更多曝光。

但试想,如果电影粗制滥造,毫无讨论价值,那么即使再多的营销,如果无人在意,必然也掀不起风浪。

在鱼叔看来,《热辣滚烫》一开始的热度是基于贾玲本身国民度高,上一部电影的票房成绩较为瞩目。

后来,电影上映后,口碑、票房又都没有翻车,热度自然延续了下去。


此外,社媒的传播效应也极为显著。

各种平台都有自己的运作机制,追逐热度和流量也是媒体的特性。

在这种舆论环境中,网友的态度、影评人的评价、还有自媒体的传播,都会被迅速放大,掀起一波波的讨论热潮。

这种情况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

归根结底,当一件事具备砸穿地心的能量,不同媒体争相追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未必就是片方刻意为之。


另一方面,关于「营销减肥」的争议。

这本身就是一个无需营销就能反复点燃大众情绪的爆点。

而且没有人可以抵抗、抑制这种讨论。


其次,无论戏里戏外,都会发现,贾玲一直在避免朝这个话题上引。

影片刚上映后,新华社的采访中,贾玲就强调,热辣滚烫不是减肥电影

如果上热搜,她 最不愿看到的词就是「贾玲减肥」。



最近鲁豫的采访,是上映前20天录制的。

当时贾玲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在电影上映前保持神秘。

除了留给观众惊喜,也是她担心一旦出镜,话题就过分聚焦在减肥问题上。


她不想用这种话题掩盖电影想表达的主旨。

这是一个创作者对其作品发自内心的呵护。


想必看过电影的人都会发现,片中,「贾玲减肥」的话题除了视觉冲击外,无法剧透电影本身的内容。

电影最高潮处,乐莹自杀失败,人生跌到谷底,一张「你赢过吗?哪怕一次」的海报,让她生出放手一搏的念头。

之所以选择拳击,是因为她羡慕打拳击的人。

打得鼻青脸肿后,最后还能好好抱在一起。

「我以为想得到拥抱,只有对人好才成呢。」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她从前没能好好自洽的问题。

她从前的讨好,除了因为善良,也是因为她的懦弱,她怕和别人真正撕破脸皮。

她的转变不是为摒弃从前的自己,而是想正视自己的意愿,同时保留自己的善良。

拳击恰恰就是一个既能让被压抑的一面爆发出来,又能妥善安放旧我的存在。

当成为拳击手的选择和「活出热辣滚烫的人生」全然融为一体时。

才让影片最后的搏斗场面超越了比赛层面的输赢,切实地鼓舞到人心。


最近,也一直有很多影迷不断帮这部电影发声。

有网友用一个小故事解释《热辣滚烫》引起的争议,也让鱼叔深有感触。

说是有个导演给落后地区的人看电影,结果发现,人们对电影的表达和设计半点不关心。

反倒是片中出现了半秒的一只鸡,引起了骚动。

原因是,那些人看不懂电影里的其他内容,他们只能认出一只鸡。

这则故事很好地讽刺了那些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选择性曲解电影的观众。

放在贾玲这部电影中,刚刚好指涉了很多不加思考的批评者。

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看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便说电影只有「减肥」。

将热度、口碑、票房成绩,粗暴地归结为「营销」。



话说回来,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自从贾玲转型做导演后,争议好像就没有断过。

首作《你好,李焕英》虽然让她一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但很多人说特殊性太强,消费亲情,认为她的成功是偶然。



现在,到了第二部,口碑、票房都领跑春节档。

成为中国影史第20部破30亿票房的电影。

又被不少人说是靠减肥、靠营销。


放眼影坛,为了拍片而改变身材的演员,往往能收获敬业的赞誉。

一鸣惊人的新导演,也总被肯定才华、寄予厚望。

为何到了贾玲这里,却多出了各种非议呢。

鱼叔真的忍不住替贾玲叫屈。

正视她的努力、成功,很难吗?

何必这么刻薄呢。

说白了,还是那「一只鸡」的问题。

我相信,只有放下偏见,才可能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创作环境。

给予创作者公平的对待,才能让更多有价值的作品不被埋没。


全文完。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深圳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深圳在线 www.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